正常到底要多长?
影响孩子行为问题有四大类症状,其严重程度依次为:抑郁、多动、语迟、自闭。抑郁最轻、自闭最重。如果不能将其干预到正常,就会影响终身。
之所以说是症状,就是行为上表现出来的,在生理上查不出病因,也可以认为就是生活环境造成的。如果能查出病源,那消除病灶也就好了。之所以称为难题,就是找不出生理上的毛病。
抑郁也就是成语所说的“抑郁寡欢”,心理备受打击、煎熬,总觉得有什么不如意,一遍又一遍地思来想去,很难从痛苦的思索中拔出来。其关键点一是挫折,在某件事情上受挫,其二就是触景生情,翻来覆去地想,想多了就抑郁了。所以抑郁的干预比较容易,一是不使其继续受挫,二是转移注意力,使其不能形成“思绪反刍”即可。干预得法,几个小时就能有所改善,但最终还是要改变生存环境,把那两个外部因素消除了。轻度的抑郁有百来小时的干预就可减缓直至消除。
多动有生理性的和习惯性的两种,不能同一而语。生理性的源于感觉太灵敏,注意力的切换就快,外界一有风吹草动,注意力就发生了切换,如果没有纪律的约束,兴趣就发生了转移,行为就跟随了过去,这就是多动症,属于生理性的问题。习惯性的就是没有规则意识,在不该动的场景频频活动,扰乱了环境秩序。比如家长带孩子去参加会议,对某些程序不感兴趣,成人可看手机发泄无聊或坐着想心思,而孩子就没有自控能力,就可能四处走动,通过动来发泄无聊,这就是没有规则意识。
对生理性多动的干预主要是发展孩子的兴趣来对抗注意力的转移,对习惯性多动主要是强化规则意识,如果干预能够对症,十个小时以里就有效果,三、五百小时就可抑制住。
单纯性的语迟一是外界的话语太少,其表现就是句长比同龄孩子短;其二是周围都是地方话,导致语音、语调偏离,其它不落后,这些通过改变语言环境即可;发音器官导致的语迟先得等待器官的正常,再加大语言学习,这都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问题。一般有三、五百个小时的干预即可,具体要看滞后的程度,不一而论。
自闭会带来语言的两大问题,一是语迟,语句的长度不够,语言的表达差;其二是理解能力弱,听不进、听不懂。对别人的话不能理解,自己有想法又表达不出来,这就是社交障碍。
自闭的关键问题是听不进、不理解别人的话语,强灌可以解决一些局部问题,但一旦不干预就会出现语言停滞或技能倒退,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孩子不能与时俱进,这就需要终身干预。自闭还是能干预正常的,要点就是解决听不进、听不懂的问题,其次要解决语言滞后的问题。
自闭是由于神经发育迟缓导致的感觉和运动不灵,如果尚在发育迟缓期,那怎么干预都不能正常,这就是重度的自闭。一旦过了发育迟缓期,孩子的生理与正常孩子一致了,要干预的就是语言的听和说,轻度的得三、五百小时,中重度的可能要超一千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