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课中练社交?
一说孩子不合群或是社交障碍,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集体课,“一对二”、“一对多”、“集体课”就应运而生,解决问题了吗?没有一例社交障碍是在集体课中消除的!
集体课的优势就是孩子多,想当然的就是话多,机会多,孩子的社交进步就快。
自闭症孩子的特点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学界称为缺乏“共同关注”,就是注意力不能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转移,不听指令,沉迷于心,对外界不关注,自己玩自己的或者说自己想自己的。那外界有多少孩子、有多少声音,其实都一样,都注意不到。
普通孩子的集体课与机构集体课最大的不同就是:普通孩子能同时听到老师的指令、话语,有“共同关注”,所以能共享老师,共享教育资源;而机构的集体课,每个孩子都不一样,直接点名都不知道叫谁,几乎都听不进,就是安排老师辅助,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某个动作,毫无效率可言。
如果家长注重的是孩子的学习氛围,那普通幼儿园当然更好,因为普通孩子都比特殊孩子要强,更容易从中学习。但问题是,特殊孩子没有“共同关注”,环境是不起作用的,如果环境能起作用,自闭症根本就不会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曾经聆听过一次“一对二”,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就像一个翻译:把甲的话传给乙,再把乙的话传给甲,全程下来两个孩子别说有一次直接的对话,连一次简单的对视都不曾有过。既然如此,那老师与孩子直接“一对一”不是更香吗?
无论是学什么,“一对一”远远强过“一对多”。会了“一对一”,才能“一对多”。古代武功高强的,都是在深山密林里由“帮主”“一对一”教出来的,没有一个是在群殴中学会的。语言社交也一样,孩子首先要会与老师“一对一”、再与家长“一对一”,再到社会上“一对多”。其实绝大部分社交都是“一对一”的,所谓的“一对多”也只是轮流的“一对一”,学会了“一对一”,才能“一对多”,会了“一对一”,自然就会了“一对多”。“一对一”都不会,与一个人都不能社交,如何去应付“一对多”?
也正因为如此,“武汉星晴”只有“一对一”,不设集体课。凡是从“武汉星晴”合格地走出的孩子,没有一个不会社交的,没有一个不会“一对多”的。
社交的本质就是“一对一”,90%以上的社交都是“一对一”!社交无需在集体场所中练习,“一对一”是效果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