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您好,欢迎访问武汉星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
13387661060
网站首页
问题分类
自闭症
语言迟缓
自闭症
发育迟缓
社交障碍
行为问题
多动症
课程服务
自闭症
目标和方法
课程设置
收费
免费试训
学习培训
自闭症
目的目标
具体事项
培训内容
学习资料
技术创新
自闭症
咨询评估
精彩案例
技术文章
关于我们
自闭症
公司介绍
技术力量
网点分布
招聘启事
联系我们
自闭症
在线留言
您的位置:
主页
>
问题分类
>
语言迟缓
问题分类
语言迟缓
自闭症
发育迟缓
社交障碍
行为问题
多动症
问题分类
语言迟缓
自闭症
发育迟缓
社交障碍
行为问题
多动症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3387661060
地址:湖北武汉洪山区卓刀泉路238号雄楚天地1栋12层10号
语言迟缓
一、定义
语言迟缓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儿童口头表达或语言理解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正常发育水平:泛指语言落后6个月以上的。
二、症状表现
如果孩子发生语言迟缓,那在语音、语义、语法、语句这四个方面中总有一个方面会出现问题。
1.
语音问题:
指的是发音不全、发音不清晰。语音不全是指汉语拼音的那47个音素有些发不出来,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舌神经发育迟缓,舌头暂时放不到相应的位置,致使有些音发不出来,比如舌尖音“sh”,舌头要顶到上颚,年纪太小就做不到,因为舌神经没发育好,这就像孩子的大腿神经没有发育到位而暂时不能走路一样,这就只能等神经发育到位了。语音不清晰就是发音不标准,让人听着感到含糊。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语言环境不好,被带偏了,比如家里人都讲家乡话,普通话不标准,那孩子的普通话发音也就不准;另一方面就是舌头的神经发育还不精细,就像婴幼儿手部精细不灵一样,那有些位置就放不正,相应的音就发不标准,听起来就含糊,那就只能用相近的位置去替代,出来的音就歪了。
2.
语义不对应。
语言就是语音与认知的对应,对应的规矩都是前人定的,是约定俗成的,后来者必须按照前人的规矩去做,否则发出来的音别人就不理解,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语义不对应,就是没学好,没有严格把语义与实物对应起来,是重发音、轻认知的结果。比如大白天问一个孩子,你看前面有什么?他答道,我看到了星星。语义不对应,也就是家长常说的“火星语”,话虽然叽里咕噜一大堆,但和场景不对应,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3.
语法混乱
。就是字词和字词之间的连接不合乎要求,通常就是所说的语言逻辑混乱。任何语言中的语法也就是字词之间的连接,都有一套规范,这是组成句子的结构要求,不按照这个要求去说话,虽然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别人不懂。比如把“我吃了一个红色的大苹果”,说成是“一个红色的吃了我大苹果”,这个意思就只能去猜了。
人们常常把语法问题说成是语言逻辑问题,严格地说,语言中字词之间的连接搭配的顺序是人为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逻辑,是不能根据逻辑的要求推断出来的,许多搭配都是固定的习惯用法。所以语言逻辑问题不能通过提高孩子的逻辑分析能力来解决,还是要通过反复的练习用过记忆来熟悉字词之间的固定搭配。
4.
语句不长
。就是说话的句子短,句子拉不长。这是由于语法没学好、词汇的量也不够,对于母语来说,还是认知狭窄。一个人讲话能滔滔不绝,那是因为有学识、有见识,如果孤陋寡闻,那也就只能寥寥无语。语句不长的主要原因就是没学到,认知的积累还不够。
在这四个问题中,前面的都是后面的基础。衡量孩子语言能力的最终标准就是在说话能被听清的基础上的句长:句子越长、能力越强。
三、测试
孩子的语言是否迟缓,家长可以按照下列标准测试出来,如果相差在半岁以上,那就是语言迟缓了:
1.一岁以下的语言年龄:简单的发音如一些元音如“啊”、“依”、“呜”等,偶尔无意识的有陪伴他的亲人的称呼如“爸爸妈妈”等,但语义不能对应,也就是瞎喊的。这是因为陪伴他的人经常会发出“妈妈来了”、“爸爸抱”、“叫爷爷”、“给奶奶”等,孩子听多了,会无意识地模仿出声。
2.一岁的语言年龄:可以叫出长期陪伴自己的亲人的称呼如“妈妈爸爸”、“爷爷奶奶”等并能对应上。因为神经的进一步发育,感觉更灵敏了,亲人的称呼听多了、互动多了,眼、耳能协调了,记忆容量大了,就逐渐有些认知了,所以称呼“爸爸妈妈”等亲人时就能对应上了。有些程度稍好的还能简单地说出几个常用的叠词,主要是自己长期食用的食物。
3.二岁的语言年龄:一句话能说出简单的两个词的小短语了,比如“我要”、“要吃”、“要玩”、“要尿尿”等,能说出动宾结构如“红球”、“大果果”等。
4.三岁的语言年龄:能说出一个简单的完整句子,包含有“主语+谓语+宾语”,如“我吃苹果”等、“我要出去玩”、“我爱妈妈”,“积木是红色的”等等以及简单的提问:“妈妈去哪里”?“我能不能玩一会”?“他是谁”?能完全区分开“你”、“我”并在运用中实现清晰的转换。逻辑思维能力强一些的,应该能说出“比”字句:这个苹果比那个大。
5.四岁的语言年龄:有了初步的时间概念,如“刚才”、“下次”等等。能理解和表达“以前、今天、刚刚、后来”等基础性的抽象时间。比如“我刚刚吃饭了”、“我以前去动物园了”等。
6.五岁的语言年龄:掌握被动语态,也就是汉语所说的“把”字句和“被”字句,能熟练地进行相互的转换:“小狗把那个老人咬了”,“那个老人被小狗咬了”。
7.六岁的语言年龄:能讲一个小故事,也就是能把一个事件中的5W1H讲清楚,人物、时间、地点、过程、结果、为什么等六个要素都交代完整了。
8.七岁的语言年龄:能理解并解答简单的加法应用题:比如手上有三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五个,一共是几个?
这些都是语言年龄的整数关口,每个关口都有相应的特征,半年也就是在两者之间。
四、原因分析
语言迟缓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由自闭症产生的,也就是听觉不好,没学好;另一部分是由于舌神经发育不到位,极少部分是由于语言环境的关系。单纯的语言迟缓比较简单,就是语音不清晰、语法不混乱、语义能对应、但句长没问题,不清晰的语音始终能够被别的发音所替代,只有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才能听懂。
只要是语言迟缓,说出的话都会使得别人难以理解,导致社交障碍。
五、干预
1.
单纯的语言迟缓
单纯的语言迟缓、通过改善语言环境、强化语言培训来纠正发音、填补认知、提高理解力,就能逐步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最终赶上同龄孩子,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容易解决。
2.
神经发育迟缓
如果经医学检查孩子的大脑、口腔及发音器官没有毛病,一般就会怀疑语言迟缓是由发音器官的神经发育迟缓引起的。相应地,孩子的运动水平也会落后一些,比如走路晚、流口水、跑步不稳等。
孩子的各路神经发育都有一个顺序,每个人不一样,舌头特别是舌尖上的神经是发育最晚的。对于神经发育迟缓,无论是医学上还是在康复领域,都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理智的就是等,等到孩子能把音都发全了。通过口肌或棍棍棒棒等外科手段抠出来的音都不能构成连续的语句,且都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机器音、音量小、主动语言少。而只有神经发育到位了,大脑能自主调动语言神经了,话才能说得流畅有力。
3.
自闭
自闭就是孩子的听觉存在问题,外界的信息刺激不能切换其注意力,以致常常沉迷于内心,对周围环境的变化的就不太反应,与人的交流少,没学进去语言和其它的生活技能。干预的方法就是要采取特殊的方法来把孩子的听觉干预出来,使其注意力能集中到要学习的目标上,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和其它的技能。
语言迟缓的康复分为八个阶段,来我处干预可签协议按阶段或实际效果收费。
电话微信:13387661060
在“技术文章”一栏中,有大量的研究报告涉及到语言的干预,可以浏览参考。
Copyright © 武汉星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备案号:
鄂ICP备19015002号-1
13387661060
13387661060
在线咨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