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武汉星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

13387661060

自闭症康复_自闭症康复机构_武汉星晴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训练康复中心111
您的位置:主页 > 技术创新 > 技术文章 >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3387661060

地址:湖北武汉洪山区卓刀泉路238号雄楚天地1栋12层10号

自闭干预一点通(12)自闭症,不用治

发布时间:2022-05-31 13:23人气:
自闭症——不用治!
 
发育迟缓引起自闭和语言迟缓。
什么是发育迟缓?就是人的本能到点没有发育出来。它是相对于同龄组的平均值而言的,这就是发育迟缓的相对性。如三翻、六坐、九爬,如果没按照这个规律走,那就是发育迟缓了。
发育迟缓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标准值是平均而来的,有发育超前的,就必然有发育迟缓的。但迟的太多了,问题就来了。
人的身高、体重、胖瘦、力量大小、运动的协调、听觉、视觉都有差异,达不到平均值的都可以称为发育迟缓,但只要对生活和工作影响不大,就不会引起关注。
而为什么自闭和语言滞后的后果那么严重呢?一是迟缓的太多了,二是在迟缓的最初阶段没把不良影响消除掉!
语言的学习,几乎从孩子降生后就开始了,前面所学的就是后面的基础,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要想一句话能有五、六个单词,首先就得有四五个单词,依次类推,就得从零把基础打好。这就像孩子搭积木,下面的基础不稳,上面的就垒不高。由于出生后就发育迟缓,回应和语言在婴儿期也就是走路前就落后了,一步落后就会导致步步落后。
回应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又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因为所有的能力都是在语言环境下习得的,没有语言基础就没法理解,学不进。所以语言迟滞就必然导致所有能力的滞后,如果不及时矫正,其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势必都会受到影响。
发育迟缓也具有绝对性,虽然在婴儿期发育晚了,但所有的本能却都会在成长中发育出来。所以发育迟缓也就具有阶段性,过了那一段就好了,都能满足成人后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要求,要不然,人一生下来就废了。
所有的发育迟缓都一样,都没法医治,它就是一个人成长的特点和过程。关键问题是,当孩子发育迟缓以后,家长如何去弥补其所造成的不足以及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无论是自闭还是语言迟缓,都不用治。这个“治”是治疗的治,不是说不用管。
治疗与干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说非要把两者连在一起,治疗就是用医疗手段包括药物或器械对人体进行干预,试图修复器官、人体组织或改变人的生理结构。也就是通过生理的改变带来行为的改变。
简单地说,“治”是相对于“病”来说的,没有“病”,就不需要“治”。自闭和语言迟缓是发育滞后引起的行为问题,就像好多孩子暂时不会跳绳一样,单、双脚不会起跳,怎么教会不了,本能缺失。
而单纯的干预,指的是用言行的方式去改变人的行为模式也就是说话或做事的习惯,除了动作辅助以外,没有身体的接触。
孩子不会起跳,不会跳绳,等神经发育到位后抓紧练习就行了,而试图通过治疗或锻炼来促进神经的生长几无效果。人对自身的发育无法控制,要不然所有人的能力就一般齐了。类似于骨折,石膏固定静养,时间到了,它就自然愈合了,敷药、喝骨头汤等纯属自我安慰。
发育迟缓是绝对的,但它也是有限度的,一般是半年、一年,迟三、五年的不多见。随着生长发育,他们的绝对能力还是要强于小他们一定岁数的孩子的。正常孩子在腿不能走、手部精细极差的时候就开口了,而二、三岁自闭的孩子虽然跑步还不稳,手部动作也不如意,但他们的运动能力比那些刚刚一岁的还是要灵便很多的,他们的思维和反应能力还是要快一些。但为什么这些孩子依然还是说不好话、能力都要差一截呢?没教好!
人的本能与技能是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所谓发育迟缓,就是人自身的本能发育迟缓,如翻、爬、坐、走、跳、发音等,这些都是本能,要发育到位才具备相应的能力。就像家长没有谁指望自己的孩子三个月就能走路,五个月就能把音发全一样。而技能就是在本能具备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反复的练习才能掌握的能力。比如说话,要在音基本发全、发清楚的前提下才能组成词句。舌头里的神经发育晚了,许多音就发不出来、发不清,说话就必然迟滞,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迟缓的原因之一。要想孩子说好话,就得等舌头里的神经发育到位了、音都能发全、发清楚了。大部分孩子在十到十二个月开始说话,是因为他们舌头里的神经发育到位了。
语言是一项技能,要经过反复的学习和练习才能习得。孩子学母语与成人学外语一样,都要在把音发好这个本能的基础上进行。本能在滞后一段以后都能发育完善,但在发音的本能发育完善以后,家长和社会上又不知道如何去教孩子母语这个技能了。在语言教学上,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教学要求,教不好就没什么效果,就会出现语言迟缓。许多孩子干预了若干年都说不出完整的句子,都不出主动语言就是因为教学方法上的谬误。
孩子的运动能力无需训练。
孩子无论是否自闭,时间到了神经就自然发育到位了,运动功能就都具备了。五、六岁还跑不稳、跳不起来的、手抓不住东西的少见。熬到此时此刻,一切运动的本能就都出来了。那为什么此时有些孩子还是学不会骑车、滑板呢?那是因为语言没跟上。如果一个孩子不懂什么叫“蹬”、“用力”、“左转”、“右转”,“身体保持平衡”,那就学不会!
孩子的运动功能是无需去训练的,运动的协调是本能,到了岁数就自然地发育出来了。而所有运动项目都叫技能,是需要反复学习和练习的,是需要用语言来教授的,它需要本能和语言的匹配。有些运动比较简单,用视觉就可学会,比如跆拳道、搏击等,多挨几次打就记住了,但需要语言的就不容易。不理解语言的意思,怎么教也不懂!在学龄前不掌握这些运动项目有什么影响吗?什么影响也没有,只要不去当运动员,其实当运动员也不够条件。神经发育迟缓的孩子,运动项目一定不灵巧,这是孩子本身的生理素质决定的,没有办法改变。如果练习的足够多,当然会有很大的进步,但一定不会成为顶尖的运动员,身体的条件摆在那里,改变不了。
而对于自闭的孩子,无需急于去改变其运动功能,本能发育出来以后,再花一点时间就学会了,其实不学又如何?一生不会跳绳、不会滑板的人多了去了。重要的是提高语言能力。不会说话,不但运动项目不容易学会,其它的技能也学不好。现代社会,一切技能都是奠基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大龄自闭症孩子,生理条件都具备了,运动功能也齐全了,但为什么还是能力欠缺呢,就是因为语言迟滞,没办法理解他人的话语,空凭一副好身板、力大无穷又如何?身体能做,但大脑不知道怎么做!自闭症不能正常的,都是说不好话的。说不好话,词不达意、不能交流,那就会影响人的一生。如果一项能力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说明还是没掌握到位!国内外的一些名人,除了会说话那儿都不给力,虽然生活不能自理,但自食其力不是问题,围着他们端屎倒尿的人多了去了!
那说不好话就不需治疗吗?什么治疗都不需要,什么样的治疗都不管用,因为它本来就不是病,只是语言的本能基础——发音迟了、听觉不敏感!语言不好就需要语言来干预,也就是语言训练!一个孩子说不好话与一个成年人唱不出一首完整的歌曲是同样的问题,就是没学好,时间没用到!
所有技能项目必须要学才能会,不是自然发育出来的!
语言的本能基础是什么?
一是舌头。舌头的精细运动才能组合出不同的发音,如果神经发育迟缓,舌头特别是舌尖的运动就不灵活,不到位,到了一岁多音还是不能发全、发清楚。字是发音组合成的,音是语言的原材料,音发不好:发不全、发不清,当然就成不了词,组不成句子。语言迟缓的,都与发音不全、发音不清脱不了干系,但一般来说,孩子在三岁最晚在五岁之前都能把绝大部分的音发全、发清楚,具备了语言学习的基础条件。
舌头神经发育不到位的主要表现有:流口水、挑食、咀嚼功能差。如果一个孩子吃鸡能吐骨头了、吃鱼能把刺剥离了,舌头上的神经就发育到位了。此时此刻,再不会说话就是教的问题了!为什么说外界对神经的发育无能为力,会吐骨头、剥离鱼刺都是舌头本身的感觉到位了。那是自然生长的过程,不是棍棍棒棒的摩擦、什么口肌能改变的。
二是听。语言最重要的就是听,发育迟缓的,听觉的灵敏度会低一些,听进去的声音要比正常孩子少。这就好比同在一个教室上课,最后几排的不是听不清就是听不全,那成绩肯定要差一些,掌握的知识就少一些,语言也是如此。
听觉不灵敏的都有哪些表现?选择性回应,家人的指令经常性的不回应,陌生人的话语听不进,不理人。
人的听觉具有弹性的,他可以听到而不理会。人可以屏蔽一些声音,只对感兴趣的事情产生反应,所以回应是可以训练出来的,感兴趣就会积极回应了!
自闭的孩子有他的特殊性,感知觉差一些,舌头也不那么灵活,在差不多二岁甚至更晚一点,生理本能的发育才能超过正常孩子一岁的水平,此时才具备说话的本能。个别孩子可能还要困难一些,到四、五岁才具备条件。但当孩子的本能满足说话的条件时,对他们的教育方法已经越过婴儿期了,因为家长都是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去教授孩子的:语速快、句子长、重复少,也不知道教什么,那孩子肯定就学不好。孩子刚能说叠字也就是一个字,大人叽叽咕咕一大串,他们最多就能听懂一个字,也弄不清一个整句子的含义,基本上就等于白教了。
所有的本能都是依着年龄发育出来的,但语言是一个技能,在本能上加了一道,它必须在舌头运动灵活,大部分音能发清、发全的基础上通过听觉才能学会。语言是技能,是学出来的,不是天然地长出来的!
如果孩子在婴儿期没把语言学好,把基础打牢,后面的语言学习就困难。而正因为家长都以为孩子有语言天赋,就把婴儿期的这一块给漏掉了,把基础的语言教育忽视了,而婴儿期的语言教育,是孩子基础的基础,这个基础没打好,后面的语言和语文都受影响,甚至根本就学不进。好多大龄的孩子,初中都毕业了,但连最基本的加法心算都不会,也就学龄前的水平,那九年都白读了!
当孩子发育迟缓以后,本当在婴儿期学会的语言没有学会,而后面也没有机会去填补,这样就没法夯实婴儿期的基础,后面的语言和认知就难了。
一个孩子在学龄前需要一万多个小时才能把汉语学到简单会话的水平,也就是掌握二千多个词汇,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常识,一段话能有二、三十个字,把一个小情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进展、结果、为什么等表述出来。总体上,平均每天就学会一个新词。在一岁以前呢?孩子花了二千多个小时,也就学会喊“爸爸妈妈”、说个叠字,掌握不到十个词,平均二百个小时学不到一个字。一方面是它们的大脑容量小,另外这是语言学习的原始阶段,除了学以外,最重要的是在琢磨学习语言的方法和习惯。如果习惯和方法没有养成,后面的语言进展就缓慢,进而语文能力就上不去。
在婴儿期,孩子要养成哪些习惯和学习方法呢?
1.要养成与人互动的习惯。
由于孩子的感觉不那么灵敏,加上父母中一定会有一个沉默寡言、不爱活动的,那对孩子的“挑逗”就不那么上心,与婴儿的互动与正常孩子没法比。孩子对人的声音就没那么敏感、不那么感兴趣,与人互动的习惯没有养成。目光低垂、不对视、不看人、不回应都源于此,这也是其后“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源。
2.要养成模仿的习惯。
语言就是模仿,会模仿才有语言。当家长千遍万遍地让孩子“妈妈爸爸”的时候,孩子试着把它发出来,从家长的眼神得到赞许、鼓励和肯定,就学会了发音和说话。孩子通过多次的模仿和家长的回应就熟悉了学习的过程。如果家长教的少了,孩子就悟不出套路来,就不会模仿。不会模仿就学不会语言,仿说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过程,仿说就是回应。
3.要掌握学习母语的基本方法。母语的学习比外语要难的多,因为孩子听不懂解释,他只能一遍又一遍跟着模仿、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家长的表情去猜,通过眼睛等感觉器官去寻找发音与实物的对应关系,他才能知道一个发音的意思,形成语意,在重复了成百上千遍以后、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逻辑思维,也就是猜和验证,进而掌握学习语言的方法。
4.要掌握语句形成的基本规律。
语句的构成是“主+谓+宾”也就是“名词+动词+名词”的基本结构。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而语言的学习也就是从“人物称呼”的名词到动词逐步又扩展到名词的过程。正常的孩子在三岁之前就把这个顺序当成习惯掌握了,后面就是添枝加叶了。如果这一段的基础没打好,后面的句子都拉不长!
在社会上,都是按孩子的实际年龄“分班学习”的,比如二岁半上幼儿园、七岁前上小学,但孩子间是存在语言和能力差异的。如果一个孩子在婴儿期错过了那四个要点,后面的语言就都不好学。一个孩子连“你”、“我”都分不清、时间概念也没有,即使通过技巧性的幼小衔接混进了普校,那未来的九年还是混,语言的底子太单薄了。
婴儿期的语言教育有些什么特点呢?
所谓婴儿期是指出生到会走路的这一阶段,婴儿处于一个静态的坐、卧到手部运动的过程。
1.听觉、视觉都极不敏感。大多的家长其实都不知道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视觉和听觉的;
2.脑力特别差,大概为成人的0.1,反应慢;
3.记忆容量小,最开始能记住的也就一个音素、一个字节,到二、三岁时才能有五、六个字节,也就能说出两三个字。
由于这三个特点,婴儿期的孩子教起来就特别的费劲。它需要:
1.慢:说的快了,孩子根本就捕捉不到声音信号,因为声音是漂浮的,瞬间即逝的;
2.短:只能记住一个字或叠字,多了记不住;
3.重复:一个字要教几百遍,甚至上千遍。
4.经常性的复习:如果两、三天之内不复习,前面所学的基本上就忘了,所以语言学习就必须贴近生活、边学边用,这是由声音的特点决定的,听着听着就没了。
5.最重要的,还得依着孩子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关注,就没有注意力。孩子并不喜欢学习,感兴趣的就是玩和吃,只有把这两者与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孩子才有学习的动机。孩子即使强迫性的安坐下来,心思也不在学习上,学习的效率极低。
6.教什么?很少有人去研究孩子的婴儿期该教什么,结果是孩子的语言能力怎么教都不上去,教的都太高、大、尚,太脱离实际生活了!
为什么孩子不容易干预到正常?没认识到婴儿期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语言学习就是一个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过程,枯燥乏味,没有十足的耐心是教不好的。一个词要反复上千遍是常事,如果生活中不能用,不能经常性的复习,教的再多也用不上、记不住,学习的效率就提不高。类似“你”、“我”这些带有逻辑转换的,听和说最少得五千遍,孩子才能逐步掌握。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语言迟缓以后,不用去寻找什么治疗的方法,一般到了二、三岁之后,几乎所有的孩子就已经具备了学习语言的基本生理条件,就得想方设法去提高教学效率,怎么教?如何教?谁来教?
    要使孩子正常,除了通过语言训练来提高回应和语言能力以外,没有别的方法,也无需任何别的方法!
缺什么,就得补什么!语言迟缓的就得通过语言的多听多说去解决。发音的本能发育晚了,就得通过频繁的互动、海量语言的灌输,通过后天的增量来弥补。
无论孩子多大,只要是自闭或语言迟缓,都不能根据生理年龄去选择普通教育,因为这些孩子的能力与实际年龄是不相符合的:教育方法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时间要求也更加紧迫。
对于孩子来说,干预就是教,因为他不会自学,没有学习能力。且由于语言迟缓不是一年半载了,只有抓紧往前赶,孩子才能正常。
如果自闭症不用治,也不能治,那如何解决社交障碍呢?
社交障碍是一种表象,它是一个结果,而不是原因,把它分解开来,其实质就是两点:一是对人不回应,有人靠近甚至打招呼都不搭理,这样社交就无法有效地发起,不回应别人如何社交?二是语言滞后说不好话,与别人就不能形成连续的对话,社交就无法持续,只能简单地回答“是、不是”、“要、不要”是无法维持对话的。社交不能有效地发起、无法有效地持续就是社交障碍。解决社交障碍就得消除产生社交障碍的原因,原因解决了,结果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而解决孩子的回应和语言问题就是解决社交障碍,就是消除自闭的最有效手段和措施,就是让孩子正常的必要手段。孩子能正常回应了、有对等的语言能力了,他们本来就是“人来疯”、“自然熟”,只要有玩的愿望,而这本来就是孩子的天性,社交就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如果孩子有了正常的回应和对等的语言,社交障碍自然就消除了。而社交是不用训练的,有哪个成年人专门学过社交?日常语言的学习过程都是社交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一问一答”就是社交!当然那些单靠卡片纯模仿的教学是不能学会社交的,连出主动语言都困难!
自闭和语言滞后不用治,也治不了,它是本能发育迟缓后导致语言等技能的落后,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本能具备的基础上通过高频的行为训练来弥补他们先天的不足、填补技能的滞后。
自闭症,不用治,它是发育迟缓带来的不良后果,而发育不同步是人类生长的基本特点,也无法治。待到发育到位,抓紧弥补前期发育不足所带来的缺憾即可。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