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武汉星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

13387661060

自闭症康复_自闭症康复机构_武汉星晴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训练康复中心111
您的位置:主页 > 技术创新 > 技术文章 >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3387661060

地址:湖北武汉洪山区卓刀泉路238号雄楚天地1栋12层10号

自闭干预一点通(10) 自闭症,到底错过了什么?

发布时间:2022-04-15 09:26人气:

自闭症,到底错过了什么?

 

人与人的差距在什么地方?能力!所有的差距都可归结为能力,包括控制自己的情绪,遵守规则的能力。而能力是如何组成的?认知+体能。认知就是知道怎么做,体能就是身体能做!

远古的时候,科学不发达,人对自然及社会的认知远没有现代这么丰富和深入,在能力构成中体能所占的比例就大。身强力壮者不但生产能力强,战斗的欲望也烈,因为用的都是冷兵器,大刀长矛,力大身长者占有绝对的优势。所谓以强凌弱、占山为王的都是身强力壮的,土匪头子都是身材魁梧的。

工业的产生、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劳动越来越轻型化,桌面办公越来越普及,体能在能力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了,几乎到了可以忽略不计了的地步。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身体好的能做,身体不那么强壮的也不是问题;二十多岁的能做,六、七十岁的也不弱。只要知道怎么做,体能都不是什么问题。好一点的也就动动嘴敲敲键盘、差一点也就跑跑腿端端盘子,能力的差距就变成了认知的差距。

认知是什么,认知就是生活常识,就是某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而认知的外在表现就是语言,有语言能力才能有认知的输入,有语言才能表达认知。如果没有语言,也几乎就没有什么认知;如果没有某些方面的专业语言,就不可能有专业技能!

自闭症到底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严重到生活不能自理?

以语言为代表的所有能力都滞后了,包括语言认知能力和身体的动能。在婴幼儿期间,认知缺乏,既不知道怎么做,就是知道了也做不了,身体的运动不协调,与认知也不匹配。总体上,既不知道如何说话,懂得的也不多,也不知道怎么做,生活的自理也要差一些。

为什么以语言为代表的所有能力都滞后?发育迟缓了一点,全身的神经发育迟缓、大脑发育迟缓、全身发育迟缓、口腔神经发育迟缓导致的,到该说话的时候说不了。而语言认知的落后,必然带来所有能力的落后。语言是认知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认知,比能说出来的多不了多少。一个哑巴认知丰富,那都是学了手语之后,没有语言系统,就没有记忆。视觉认知所占的记忆空间太大了,一张图片的要素太多,如果没有什么规律,就记不住。所以靠视觉形成的认知都非常有限。一个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记忆,就是有了语言之后。语言迟缓的孩子,对童年的记忆要比正常孩子晚的多!

实际上,所有的发育迟缓都是阶段性的问题,迟缓就是比预定的来的晚一些。比如三、四岁的孩子应该长到一米高,那发育迟缓的就九十公分,难道他五岁的时候还长不到一米吗?当孩子到六、七岁以后,无论他是否都遵循了三翻、六坐、九爬、一岁走路,运动功能几乎无差异。因为运动本来就是一种本能,早晚都能发育出来,不影响什么。

那为什么能力的差距那么大?身体上都能做了,但有些孩子不知道怎么做,认知上有差异。所以在运动功能都发育完善之后,能力的差异就体现在认知、在语言上。一个能说会道的远强于能跑会跳的!

为什么运动功能在六、七岁以后就平齐了,而语言和认知的差距却越拉越大?运动是天生的本能,发育到位就具备了;不管你是否曾经“三翻、六坐、九爬、十二走”,到了岁数就都悉数发育出来没有差异了。而语言认知是一项复杂的技能,需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学习,逐步积累,它是一环扣一环的,一旦下面的基础没有打牢,上面的就学不进去。这就像建筑一样,基础不稳就高不了。

正常的孩子一岁的时候就开口“爸爸妈妈”、能走路了,难道自闭的孩子到二岁的时候还不如一岁的大脑、一岁的运动能力吗?不是的!从生理和大脑的发育来说,虽然有快有慢,但天生的那些能力,其差距是越来越小的。一个自闭的孩子,与正常孩子在天生的智力方面没有差距,差的是学进去多少。女孩的语言能力普遍强于男孩,是因为她们的听觉敏感,听进去的多,说出来的就不一样。

自闭的问题,就是没学进去!为什么没学进去?感知觉不太敏感。而当感知觉赶上来以后,所学的内容又脱节了,致使基础没有打牢固,后面所学的都灌不进去!

青少年的教育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职业教育:大学、大专、中专、技校,学习谋生技能。

普通教育:九年或十二年的初小、初中、高中,学习普通的常识。

学前教育:幼儿园、早教,学习语言表达和基本的生活自理、简单的生活规则。

幼儿园、早教都是从二岁开始,孩子的语言基本成型了,是一个拓宽和简单的深化过程。

二岁之前呢?社会上不管,各家自扫门前雪。这一阶段,叫婴儿期教育。语言的学习就是从这一阶段开始的,它是学前教育的基础。如果这一段没学好,幼儿园就跟不上,就是进了幼儿园,也就是混。虽然老师讲的都简单,但毕竟都是二岁以后的内容,语言迟缓的孩子还是理解不了、脱节了。如果孩子不那么好动,能维持着基本的纪律和规则,不影响活动的进行,老师也不是特别在意。一旦混到幼儿园毕业,问题才能显现出来,上不了小学。就是上了小学,那也是接着混,混到初中毕业,才发现连简单的加减乘除都不会。

婴儿教育是儿童教育当中最难的,因为婴儿的视、听觉都不敏感、脑容量小、记忆力短,其学习能力特别弱,比家长想象的弱的多。

婴儿教育是一个特殊教育,因为是家长在家里进行的,所以就被整个社会给忽视了,没什么人去研究它,而自闭的孩子,缺乏的就是婴儿期的教育。

1.听觉、视觉都极不敏感。大多的家长其实都不知道孩子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视觉和听觉的;

2.脑力特别差,大概为成人的0.1,反应慢;

3.记忆容量小,最开始能记住的也就一个字节,到二岁时才能有五、六个字节,也就能说出两三个字。

由于这三个特点,婴儿期教起来就特别的费劲。

1.慢:说的快了,孩子根本就捕捉不到声音信号,因为声音是漂浮的,瞬间即逝的;

2.短:只能记住一个字或叠字,多了记不住;

3.重复:一个字要教几千遍,甚至上万遍。

孩子到一岁的时候,学习的时间累积有半年之多,但基本上也就能说十几个字,名词、叠词偏多。所以婴儿期学不了什么,主要是打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什么?不仅仅是那十几个字,还有学习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模仿、猜、句子的结构。

1.模仿:通过一遍一遍的听,模仿着发音,通过家长的反应,一点点的纠正,一点点向标准靠近!

2.猜:孩子小,没有任何语言基础,一个字、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没法去解释,孩子就通过发音和实物的对应、家长的反应,猜出那些发音的意思。

3.句子的结构:也就是语法,词和词的连接方法。因为是从静到动的过程中,先学的就是名词,动能逐步增大后再加进动词,无形之中就按照汉语语法的要求学会了主+谓+宾、动+宾、形容词+名词的基本结构。

既然婴儿教育如此大难度、如此的重要,那家长是如何成为婴儿教育专家的呢?被迫的,不自觉的!

孩子从出生到二岁,就是一个从静到动、活动范围从摇篮、床、房间、户外逐步扩大的过程。在孩子躺着不动的时候,家长能讲的就是自己的称谓、孩子的名字、食物的名字,这些都是名称,也是所有语句的基础。因为语言描述的就是一个人或事物的状态。孩子动不了,家长就只能说:“妈妈抱、爸爸抱”,“妈妈来了、爸爸来了”,或者“牛奶、鸡蛋”等等。一旦孩子的上肢活动范围扩大了,就会有一些手部的语言:“拿”、“给”等动词。到孩子会走以后,除了孩子的名字以外,其它的名词重复的就少了,动词就多了起来。如“这边来”、“别去”、“过来”;而走出家门以后,孩子的活动范围更大了,大人和孩子的眼界就更宽了,语言也随之更丰富了。所呈现的特点就是词汇量成倍的增加,但重复的频率却急剧下降了。

当孩子突然站起来会走以后,就会给家长带来一个措手不及的问题,孩子以前会说的现在却不会了,倒退了,为什么?

当孩子不会走的时候,家长对孩子所说的动词少、名词偏多,一旦会走了,规范化的语言就偏多了,也就是命令语言增多了,动词多了,动词与名词的比例就倒过来了,以前一天几十遍“妈妈爸爸”的叫,现在也就三、五遍了,重复的概率低多了。其二是孩子会动了以后,如果孩子前面学的不稳固,后面复习的少了,就会产生倒退现象:后面的动词没学进,前面的名词也忘了,有些孩子甚至“爸爸妈妈”也不叫了。到医院一查,说是孩子的大脑退化了,没救了。其实那是语言环境的变化,与大脑没关系,只要是没伤、没病,大脑及天生的智力是不会衰退的。这样的孩子比语音发不好的要好干预的多!成人的认知和语言不用,也会产生倒退现象,只不过没有孩子那么严重和明显而已。所有的技能都是几个重复之后习得的,如果不在重复中加以巩固,就都会产生退化现象。有些孩子虽然学了很多的词汇,但由于实际中用不上,逐渐地都遗忘了。所以语言的学习要遵从孩子生活的脉络,学的一定是要能用的,不能用的都几乎白学!

由于婴儿期的教育是被迫的、不自觉的,是随着孩子的活动范围而改变的,当孩子能走会跑以后,家长所教的词汇就跟着飙升了,跟着孩子连走带跑了,而自闭的孩子由于听觉不敏感,该学的基础词汇都没学会、学习的方法也没形成套路,句子的基本结构也没形成,家长和社会所教的与孩子的现实就脱节了,其后虽然多少都能学一点,但效率太低了。特别是带点逻辑性的语言,孩子就不容易学会了。

家长教育孩子,采取的都是情景教育,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随心所欲,她们并不知道孩子缺什么,需要补什么,她们本身并不想也不需要成为教育专家,但当孩子的发育迟滞了,问题就来了!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生活自理、能自食其力,而孩子连婴儿期的基础都没打好,基本的语言基础都没有,那能有什么生活自理能力呢?那学前教育、初等教育、职业教育怎么能完成呢?

所以对自闭及语言迟缓的干预,首要的是把婴儿期的教育补上去,这是孩子语言能力的基础,生活能力的基础,没有这些基础,如果幼儿园和小学严格一点,孩子根本就混不进去,其实通过所谓的影子老师混进去也没用,融合教育并不能融合!婴儿期的基础不过关,去学校上课与听天书没什么两样,融合教育救不了语言有缺憾的孩子!

为什么正常的孩子连简单的5%都到不了,社会上都在按家长的心愿在教学前、初等教育的东东。没有婴儿期的基础,所有高端的都是空中楼阁,怎么教也教不上去。为什么连简单的生活自理都实现不了,生活化的语言掌握太少了,那相应的能力就差远了,一般的也就超不过二、三岁的能力水平,一句话也就两三个词汇,且有时连自己在说什么都不知道。

孩子为什么会自闭或语言迟缓,一方面是感知觉的问题没解决,教和学都困难,这是特教的方法问题,怎么教?兴趣是感觉的放大器,要依着孩子的兴趣去教学,要依着婴儿期的特点去教学!

另一方面,教什么?每个孩子的状况都不一样,要分门别类,制定个性化的方案。比如,孩子的语言或社交有八个阶段,那就按照教学的“八字诀”,帮助孩子从现有能力阶段开始一步步爬楼梯,直到孩子能达到同龄孩子的社交和语言要求。同时,还要按照孩子的现有能力组织词汇、按照汉语语法的要求拉长句子。

当孩子的感知觉问题,也就是回应、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当孩子的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沿着八个阶段往上走的时候,孩子的摘帽和正常都是指日可期的,也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