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武汉星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

13387661060

自闭症康复_自闭症康复机构_武汉星晴语言发育迟缓/自闭症训练康复中心111
您的位置:主页 > 技术创新 > 技术文章 >

联系我们

咨询热线:

13387661060

地址:湖北武汉洪山区卓刀泉路238号雄楚天地1栋12层10号

融合的悖论

发布时间:2020-10-29 16:11人气:
融合的悖论
 
一、什么叫悖论?
悖论就是不能自圆其说。著名的悖论就是“说谎者悖论”:张三是张家湾人,由于经常受村里的人骗,他愤愤地说:“这个村的人没有一句真话”。
如果张三的话是对的,那么张家湾的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话都是谎话。张三本身就是张家湾的人,那他也不说真话,“这个村的人没有一句真话”就应该是假话。但如果这句话是假话,那么“这个村的人没有一句真话”就不成立。一直推演下去,那就绕不出来了。这就是悖论,也就是中国的古语“矛盾”:一个人同时在卖世上最好的矛和最好的盾。
二、“自闭”的孩子不能“融合”!
当孩子“自闭”以后,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融合”:既然“自闭”的根源就是不跟孩子玩,不与别人融合,那就让他跟别的孩子玩,让他们呆在一起,强行融合,能融合了自闭不就好了吗?
当老师以融合之名给孩子上“一对二”或小组课的时候,孩子间真能融合吗?如果两个“自闭”的孩子都能融合了,那还用对他们进行特殊教育吗?实际上,“一对二”、“一对多”、小组课都是轮流的“一对一”:老师在给一个孩子授课的时候,都是在用特教的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另外的孩子由于没有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都在“打酱油”,其注意力问题使他们不能共享老师。所谓一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的对话都是间接的,都是通过老师“传译”的。
当一个孩子在说话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引起别的孩子的注意,更别说回应了,老师只得重复一遍给另外的一个孩子;同样,孩子的回答也打动不了别的孩子,也要通过老师“一对一”地翻译一遍。
家长何时看到过两个“自闭”的孩子能对话了?何时又看到过“自闭”的孩子与普通孩子对话了?家长能看到的仅仅也就是特教老师与“自闭”孩子的简单对话。而机构和家长组织的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试图让孩子去融合,实际上收效甚微。
 “自闭”孩子在幼儿园、培优机构能得到提升吗?首先,普通教育都是“一对多”,由于老师没有特教经验,根本就吸引不了这些孩子的注意力,他们就学不到什么,也没有人专门去照顾这些特殊孩子。其次,由于注意力的问题,“自闭”孩子实际上是处在“不回应”、“不开口”的状态,从生理上感觉上就与正常孩子不在同一个层次。当正常孩子感觉他们“回应慢”、“不主动”、“不跟人玩”时,早就避而远之,小小年纪的他们没有拉带这些特殊孩子的责任感,其实他们的家长也不乐意。许多“自闭”的孩子家里都有兄弟姐妹,但却难得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把孩子送到普通教育去融合只是一厢情愿,孩子在这里更孤单,越懂事的越感到煎熬。
特别地,当孩子熬到上学的年龄,家长就把他们送到普校去“融合教育”,这还是会面临幼儿园同样的问题。由于注意力的原因,孩子上课听不进去,整节课只能呆坐在那里。如果孩子坐不住,干扰了课堂纪律,那学校就不让去了。变通的做法就是“影子老师”陪伴,约束他的纪律,坐好不动。许多孩子名义小学上完了、初中都毕业了,但简单的乘除法都不会,遇到应用题更是一筹莫展,理解力跟不上来。从学业上说,上没上学没什么区别。而旁边时时刻刻跟着一个“影子”,孩子间就更难玩到一块了。
三、融合是悖论。
为什么说融合是悖论?如果“自闭”的孩子能融合了,那就不“自闭”了;如果不“自闭”了,那还用去“融合”吗?
四、融合需要语言基础。
融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语言,但同时又必须有相应的语言能力做基础。
要使“自闭”的孩子能真正的融合,就要找出不能融合的原因,消除这些根源后,融合就是自然的了。这就像跳伞,我们不能因为不会跳伞就直接去跳伞,期望在跳伞中学会跳伞,那结果就是粉身碎骨。它有几十个步骤,每一步都得学习和反复练习。
冰块和水,只有冰块融化后才能与水融合。自闭的孩子是冰,常人是水。冰要化成水,得周围有水,且温度越高融合越快。自闭的孩子都是冰,冰和冰在一起是无法融合的;正常的孩子是水,但他们得愿意围在冰的周围;而只有特教老师和家长才是有温度的水,他们有责任使这些冰融化。要使这些孩子尽快的融合,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们与特教老师“一对一”!
孩子要融合,就得有说话的意愿也就是“社交意愿”,也还要有“社交工具”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能力,“社交意愿”和“社交工具”是社交的两大要素,把这两者掌握了,社交障碍就消除了,融合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首先要解决的是社交意愿,也就是“不回应”,别人说话得不到回应,社交就不能持续。什么是良好的“社交意愿”,对外界的声响得有90%以上的回应率,对别人的举动要有所应答,无论是肢体还是言语上的;其次是要解决“讲好话”的问题也就是“社交工具”。不但要有语言,且要达到一定的层次:社交是有内容的,双方得有共同语言,共同的认知和共同的话题。
在日常中,社交基本上都是以语言的方式进行的,身体的碰碰触触并不是社交的常态,也不是融合的目的。融合的目的就是提升语言,而并不是简单地玩在一起。如果相互间没有语言交流,玩不玩在一起又有什么意义?
语言发展共有八个台阶:
1.发音;
2.吐字仿说;
3.主动语言;
4.主动仿说;
5.一问一答;
6.主动提问;
7.领悟对话;
8.接话插话。
如果一起玩的双方其语言水平没有达到第五、第六个台阶“主动提问”“一问一答”,则对话就无法进行。一方不能主动提出问题、发起社交,另一方不会应答,则对话就进行不下去了。

如果要融合,就只有同时把这二个问题都解决了,有了“社交意愿”和一定水平的“社交工具”,孩子间才能产生对话。而在孩子间融合之前,首先一定是孩子与家长融合了:家长有责任、家长有耐心、且孩子对家长的声音熟悉,能听得进去。如果孩子与自己的家长都不能产生对话,那与外人能融合吗? 

    当今的“融合教育”,“自闭”的孩子既不能融合,也教育不了:语言基础差、讲话意愿低,与普通孩子难以混在一块;由于注意力问题,上课根本就听不进去。而所谓融合得比较好的,还是社交意愿提高了、语言能力跟上来了。对绝大多数家长来说,只是把现在未解决的问题推到了将来,届时解决起来难度更大。

由于社会的发展,现在孩子习得语言和获得技能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基本上都是在幼儿园或者家里学的、在电子产品中学的,家长也无需过分地去强调孩子间的相互学习的问题。

“自闭”的孩子与别人不融合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不能有效地回应别人的言行。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专门的训练。还是那句话,不能期望在跳伞中去学会跳伞,要把基础工作做好!
 

推荐资讯